最近,英國政府提出了一項備受爭議的版權法修訂計畫,該計畫旨在允許人工智慧(AI)公司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,使用受版權保護的音樂作品來訓練AI模型。這項計畫一經提出,立刻引發了音樂界和AI產業的激烈爭論。
根據英國現行的版權法,音樂作品的創作者擁有對其作品的專有權,包括複製、發行、改編等。未經授權,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他人的音樂作品。然而,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,AI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,其中就包括受版權保護的音樂作品。英國政府認為,為了促進AI產業的發展,有必要對現行版權法進行修改,允許AI公司在一定條件下使用受版權保護的音樂作品。
這項計畫的核心在於「合理使用」原則。英國政府希望擴大「合理使用」的範圍,允許AI公司在訓練AI模型的過程中,使用受版權保護的音樂作品,而無需事先獲得授權。對於這項計畫,音樂界反應強烈。許多音樂家認為,這將嚴重侵犯他們的版權,損害他們的經濟利益。他們擔心,一旦AI公司可以自由使用他們的音樂作品,他們將失去對作品的控制權,也無法從中獲得應有的報酬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AI模型可能會生成與受版權保護的作品高度相似的音樂作品,這將直接威脅到音樂家的生計。
為了表達抗議,英國有超過一千名音樂家發行了一張名為《Is This What We Want?》的「無聲專輯」。這張專輯收錄的都是錄音室和演出場地的空白錄音,象徵著一旦修例通過,音樂創作可能面臨的困境。面對音樂界的質疑,AI產業則認為,這項計畫將有助於促進AI技術的發展,為社會帶來更多福祉。他們認為,AI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,而受版權保護的音樂作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此外,AI產業也承諾,將會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,確保音樂家能夠從AI公司使用其作品中獲得合理的補償。
這項爭議不僅僅是法律問題,更是一個倫理問題。如何在保護創作者權益和促進科技發展之間取得平衡,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思考的問題。如果過度保護創作者的權益,可能會阻礙科技創新的步伐;但如果完全放任AI公司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,又可能損害創作者的利益,甚至扼殺創作的動力。
目前,這項計畫仍在審議階段,最終結果尚未可知。然而,這項爭議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,並引發了人們對於AI時代版權保護的深刻思考。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,類似的爭議勢必會越來越多。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和倫理框架,在保護創作者權益的同時,也能夠促進科技的進步,讓AI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。英國這項版權法修訂計畫,無疑是AI時代版權保護問題的一個縮影。它提醒我們,在享受科技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要重視創作者的權益,尋找一個平衡點,讓科技和文化能夠和諧共存。這場音樂與AI的拔河賽,不僅關乎音樂產業的未來,也關乎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。我們需要以更開放、更包容的心態,共同應對AI時代的挑戰,讓科技進步的同時,也能夠保障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。CIPO